据媒体消息,即日起至2024年11月14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公众意见。《意见稿》鼓励将个人产权的租赁住房委托住房租赁机构整租运营。
《意见稿》明确,城中村改造项目应统筹考虑周边业态、居住人口、职住平衡、租金承受能力等情况,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丰富房源户型、增加套数供应,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助力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保障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三类,户型面积设置遵照有关规定,具体种类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结合需求情况因地制宜确定。
广州城中村改造主要分为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类。其中,整治提升类项目不作要求,拆除新建类和拆整结合类项目,除安置房外的住宅规划建筑面积应当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建设保障性住房(以下简称“10%比例”)。
单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因资金平衡、规划限制等约束条件难以达成10%比例的,应当确保至少达成5%比例(其中至少3%比例应当集中建设),其余建设量由项目所在区政府统筹提出切实可行的方式补足。这些方式包括: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折抵、转移到其他城中村改造项目、另行供地、商品住房配建、收购商品房等。确有困难无法达成或者补足的,应当报请市政府审批同意。
单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超过10%比例的,超出建设量可以结转抵扣项目所在行政区其他城中村保障性住房建设量。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会同广州安居集团建账跟踪记录,每年底对尚未落实10%比例或者统筹补足的,又未经审批同意的情况反馈各区并上报市政府督查。
同时,《意见稿》提出,保障房建设按照“相对分离、集中布置、便于管理、安全舒适”原则,在征求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意见基础上,分别以相邻楼栋相对集中建设村民自住住房、租赁住房,确实不能整栋建设的,应当以连续楼层建设。租赁住房参照集中式公寓形式进行服务管理。
复建安置区用于集中建设集体宿舍、单间宿舍、小户型住宅等租赁住房的建筑面积不低于村民、村集体回迁住宅建筑面积的25%,倡导多建设集体宿舍、单间宿舍。
此外,《意见稿》明确,引导鼓励将个人产权和集体产权的租赁住房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住房租赁机构整体市场化运营,或者将租赁住房以实物出资入股方式组建企业自主经营,也可以由市、区按照公共服务需要整租。复建安置区住房整租运营的,不影响产权人依法进行住房抵押、转让,或者按约定收回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