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重点启动课程教学改革“六大行动”计划,通过建立一套破解教学改革重难点问题的有效工作机制,培育一批深入实施新课程的示范区、示范学校,研制一套课程教学改革转化落地的工具支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骨干队伍,形成一批改革成果显著、育人要求有效落实的典型案例,打造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广东样本。
具体内包括:
1、课程方案落地行动
一是加强课程方案的省级有效统筹。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全学段、全类型、全链条整体设计,促进各实施环节和要素有序衔接,形成校内向校外延伸、课内和课后一体、分科与综合并重、分层与分类同步的课程结构,构建素养导向、发展为本的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体系:
学前教育:实现游戏与学习、生活的有机融合,形成内容丰富、组织灵活、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体系;
小学:全面启动项目式学习,同时将校内课后服务纳入课程的管理,建立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评价机制,实施课后服务育人成效反馈制度;
普通高中:加快推进分类改革,形成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课程分类建设方案;
特殊教育:从学生成长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重组学科知识,构建“生活+”课程体系。
二是加强课程方案的地方整体设计。
对标国家和省要求,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研制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形成“一地一计”“一区(县)一策”。建立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县(区)级备案机制以及国家课程实施状态公布机制,对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研制与落实进行分类指导,每年形成课程高质量实施年度报告及典型案例。
三是加强课程方案的学校校本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须统筹设置三类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班团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科技、美术、音乐、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等可采用基于课程整合的大综合模式,还可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一起统筹安排。
普通高中:保证开齐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长优势和发展需要,找准实施高中课程方案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系列。
2、育人方式变革行动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通过多维度学情分析推送个性化提升资源,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辅导。
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探索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实施形式,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实验教学。强化教师基于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能力,形成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典型教学案例库。
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精品课进行配套和延伸式的开发,形成本地、本校体系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展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培育遴选,增加项目式学习精品课资源遴选,对国家精品课资源形成补充和拓展。建设从学前到高中全领域、全学科覆盖的广东省课程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3、关键素养提质行动
结合各科课程教学要求遴选阅读书目,整体构建涵盖各学段的全科分级阅读书目清单。遴选阅读特色学校,推广典型案例。
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至少提供1个科学教育类的课后服务项目,以科普讲座、科学实验探究、科技创新、工程实践等形式组织开展。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高新科技企业等主动对接中小学,倡导联合共建创新实验室、科普站、人才培育班,探索大学、中小学“双导师”制,向学生开放场所和专业资源。
实施小初高纵向衔接的数学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分析研究等各类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
4、评价改革深化行动
以课程实施状况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为核心,研制广东省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监测指标,启动课程实施与教材使用监测工作。
探索学生学业增值评价,关注不同起点的学校和学生的学习效能、进步程度,将增值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果评价相关联,为学校、学生精准“画像”。
建立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框架,研发教学能力评价工具。
5、教研支撑强化行动
以教研员队伍为主体,以名师工作室和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两翼,建设“一体两翼”教研队伍,形成立体化、多维度的教研网络。出台教研员赴学校教学实践实施方案,探索教研员任职的“旋转门”制度。依托云平台,打造“名师在线”“名师直播间”“双师课堂”等教研项目。加大对薄弱地区、乡村学校的教研帮扶。
落实乡村学校联系教研员制度、组织乡村学校专项教学视导、定期开展乡村学校送教下乡活动、支持乡村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组织乡村教师进行各类教学竞赛等。
开展学科组长培训与交流活动,组织优秀学科教研组和教研先进个人的评选。
6、教师素养提升行动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精品课建设遴选、优质课交流展示活动,鼓励教师以研促教,努力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优秀教学成果,形成教学方式变革典型范例。
开展数字化教学应用交流展示活动,构建数字化教学支持系统,指导教师应用数字化工具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精准开展教学评价。形成教师参与数字化教育应用系统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将数字素养和数字贡献纳入教师发展评价体系。